——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今年8月,山東省滕州魯班天工木藝有限公司創辦人李浩在提交貸款申請一周后,如愿從當地農村信用社拿到了30萬元無抵押貸款。這要得益于人民銀行棗莊市中心支行聯合當地有關部門,在2011年5月推動成立的“大學生村官創業信用聯盟”。擔任滕州級索鎮前韓村村委會主任助理的李浩,是“大學生村官創業信用聯盟”首批會員,他依托會員之間的信用互助,成功獲得了信用貸款。
今年以來,我國繼續推進金融體制改革,致力于構建組織多元、服務高效、監管審慎、風險可控的金融體系,取得明顯成效。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農村新型金融機構得到大力培育,有關金融機構積極適應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要求,在管理體制、經營機制、產品創新和服務方式等方面積極開拓,增強了農村金融的供給能力和創新能力。
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和內部機制改革取得新的進展。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9月末,全國共組建以縣(市)為單位的統一法人農村信用社1942家,農村商業銀行134家,農村合作銀行214家。隨著農信社資金實力顯著增強,涉農信貸投放大幅增加。截至2011年9月末,全國農村信用社的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為9.7萬億元和6.6萬億元,占全國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的比例分別為12.2%和12.4%。另據統計,截至2011年6月末,全國已組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615家,其中369家設在中西部省份。新型農村金融組織的不斷涌現,提高了農村金融市場競爭程度和運行效率,填補了農村金融服務空白,對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