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以后,國內鋼材價格連續兩波跌落,但鋼材市場最糟糕的局面尚未到來,有可能出現第三波下跌后才能觸底回升。多數觀點認為,產能過度釋放是此輪鋼材價格跌落的主要因素。但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鋼鐵產能釋放明顯低于6年平均水平,并未出現異常情況。因此,有必要在供求關系之外,尋求更重要的原因。
鋼鐵產能并未過剩
進入本世紀后,中國粗鋼產量多數年份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態勢。從2005年到2010年,粗鋼平均年度產量增速為13.8%,只有爆發全球金融危機的2008年,全國粗鋼產量增幅急劇回落到1.1%。2011年1—11月份累計,全國粗鋼產量為63098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9.8%,預計全年產量大約6.8億噸,比上年增長10%左右,或者不到10%,與2010年增速大體相當,且明顯低于6年來的平均增長水平,難以得出2011年鋼鐵產能過多釋放結論。
2011年,中國粗鋼消費的兩大攸關行業——制造業與建筑業均不理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1—11月累計,全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幅為13.3%,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24.5%,較去年同期增長水平有較多回落。其中投資增速中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外,其實際增長率回落更多。11月份的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也回落到50的榮枯線下方。受其影響,盡管全年鋼材消費增長水平出現回落,但由于其制造業與建筑業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長水平,以及直接出口的較好表現,估計全年粗鋼消費量(全口徑,含直接出口)也在向7億噸靠攏,增長幅度不會低于8%,整體供求關系大體平衡,至少不是非常嚴重的供大于求。
人們不禁要問,如果供求關系大體平衡,或者是供大于求程度并不嚴重,為何在成本提高的情況下,幾個月來鋼材市場旺季不旺,價格環比大幅下跌?分析鋼材價格較大幅度跌落原因,除了上半年鋼材價格漲幅過大、過猛,產生了一些泡沫,自身需要調整以外,更在于下半年以來內外經濟預期惡化,生產經營者與投資者恐慌陰霾籠罩蔓延,嚴重打擊了市場信心。這種陰霾恐慌,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