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12月29日報道:(見習記者張文)29日,記者走訪濟南海鮮市場時,不少商戶反映與去年同期相比,價格沒有太大變化,但是銷售量下降近三成。其中一位老板反映自己店里賣出的海參只有去年的一半,“這一年都白搭了”。
海參銷售量減少與上半年不斷爆出的海參質量問題有關。一家海貨店店員告訴記者,酒店批發得少了,包括海參在內的海鮮賣得也就遠不如以前。經過下半年不斷的市場整頓,現在海鮮市場規范了很多。但是現在面對價錢便宜的海參,顧客總是害怕質量不過關。而動輒每斤3000元以上的海參,對于普通市民來說,又顯得太貴了。商戶李先生說:“按理說,年底應該忙起來,但現在有時候一天都開不了張?!?/p>
位于濼源大街上的一家海珍店的老板夏仲磊也感受到了銷量的變化,今年中秋節和去年相比,業務量下滑也在三成左右。夏仲磊預計春節的銷售旺季會在元旦之后出現,目前店里正在積極備貨,以應對傳統的銷售高峰時節。
今年剛剛進入濟南海參市場的王女士發現,顧客購買海參時更加謹慎,對海參質量的關注明顯比以前高了,購買時總是會詢問她有沒有添加劑。有的顧客一次只買幾只,甚至只買1只回家,先嘗嘗好不好,回頭再到店里來買。在山大路、和平路上的專賣店和泉城廣場附近的超市里,據銷售人員介紹,10g、12g包裝的海參,賣得比較好。
王女士說:“顧客都很敏感,現在海參店又遍地開花。想要以次充好,騙得了一次,騙不了兩次?!?/p>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