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末,消費旺季,許多銀行紛紛調高信用卡用戶的透支額度。在信用卡消費火熱的背后,信用卡詐騙案件也呈逐年上升趨勢。信用卡犯罪有什么特點?持卡者該如何理性用卡、良性消費?12月28日,記者走訪太原市各公安分局,將一些典型案例挑選出來,請民警進行解讀。
【典型案例】33歲的男子周某是太原一家大型商場的導購,每月工資不過2000元。工作中,周某常會遇到出手闊綽的顧客,相比較后內心便越來越不平衡。2007年,他偽造了月收入兩萬元的工資證明,向銀行申領了第一張信用卡。不到一個月,他就消費了1.6萬元。隨后又在其他4家銀行申辦了信用卡,用“以卡養卡”的方式繼續揮霍。直到今年4月,因涉嫌信用卡詐騙罪被警方抓獲時,周某已經惡意透支21.7萬元,累計利息達3.5萬余元。
【民警解讀】現在不少銀行為完成任務,不同程度存在信用卡申領手續混亂、過簡的問題。一些低收入、無收入群體也可輕易辦理,而銀行對他們身份的審核卻并不嚴格。申請人的地址、電話,擔保人地址、收入證明的真實性也基本沒有保障,審查不嚴、門檻過低成為信用卡發行的特色。這帶來的直接后果是,一些無還款能力的人申請到信用卡,透支后無力償還,“以卡養卡”,最終導致惡性循環。利滾利壓制卡奴還款心理
【典型案例】張某是名普通工人,每月1200元的工資。一次偶然的機會,張某聽別人說起“利用信用卡套現”。起初,張某只是自己辦理信用卡,隨后,他利用工作便利,獲得了李某、韓某、侯某等6人的身份證號,分別做了6個假身份證,之后申請了多家銀行的30多張信用卡。從2008年以來,他先后利用銷售點終端機虛構交易現金退貨、惡意透支等手段,瘋狂套現100余萬元。因為無法歸還本金和利息,欠款金額越來越高。直到今年被警方抓獲,他還有30余萬元沒有還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