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2月29日報道:(記者彭波、黃慶暢)繼200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對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情況進行執法檢查后,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再次將農村土地承包法執法檢查作為監督工作的一個重點,并結合檢查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的實施情況。
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全體會議聽取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烏云其木格代表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作的關于檢查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土地流轉總面積達2億畝
報告顯示,自“兩法”實施以來,截至2010年底,全國共有2.29億農戶承包了耕地。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總面積達2.07億畝,占承包耕地總面積的16.2%;集體林地流轉1.45億畝,占已確權林地的5.73%。
執法檢查組對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各級政府貫徹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法以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依法落實和穩定了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規范并加強了農村土地流轉管理和服務工作,加強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處體系的建設,同時嚴肅查處了一批農村土地違法行為。
耕地保護形勢仍然嚴峻
在檢查中,基層干部群眾也反映了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以及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面臨的新情況,需要認真研究,加以解決。
有的地方二輪土地承包政策沒有落實到位,全國約有3.5%近800萬農戶沒有簽訂家庭承包合同,9.2%近2100萬戶承包戶沒有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土地流轉規范管理和服務不夠,土地流轉中不規范的現象還比較普遍;耕地保護形勢仍然嚴峻,全國計劃投資建設所需新增建設用地遠超規劃,特別是公路、鐵路的建設違法用地問題突出;調解仲裁體系建設尚不適應土地糾紛增多的情況。
建議穩妥推進土地流轉
為進一步解決好“兩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執法檢查組提出建議。
在加大對“兩法”宣傳力度的同時,還要加強執法能力和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干部依法辦事的水平和農民依法維權的意識。認真落實現有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要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工作為契機,解決地證不符、四至不清、位置不明、登記簿不健全等問題,為土地承包由合同管理向物權化管理轉變探索經驗。做好土地流轉工作,加強規范管理、服務,在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的基礎上,穩妥推進土地流轉。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進一步加大耕地保護力度,探索建立耕地保護獎勵制度,特別要加強對占用耕地的監督管理。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加大中央基本建設投資,支持基層仲裁庭建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