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海燕)鮮靈靈的蔬菜頭天夜里從農民地頭摘下,第二天一大早就擺到了社區菜攤上,價錢比早市便宜三成。朝陽在21個街道建成44個“農社對接”菜站,居民買菜更方便實惠。
昨天上午,北京飄起了小雪,朝陽區左家莊街道三源里小區里的“小伙子便民菜店”里卻暖意融融。不大的菜店里擠滿了來買菜的老人。貨架上擺放著四五十種蔬菜、水果,油菜、油麥菜的菜葉上還掛著露珠。
這家便民菜店于今年5月份正式開張,是朝陽“農社對接”點之一。“社區提供場地,不要一分錢租金。”菜店負責人張大偉介紹,由于免場地費,菜店的運營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所賣蔬菜全部是基地直供,“葉類菜是大興、昌平的農民合作社提供的;茄子、土豆、黃瓜等耐儲運的蔬菜由山東蔬菜基地直接配送,省去了中間環節,價格普遍比早市便宜30%。”
“離家近,買菜方便多了。”76歲的張華蕊老人是這里的老主顧,自打菜店一開張,買菜就不再去別處了。“以前去超市,我腿腳不利索,走個來回得1個小時。現在出門10分鐘就是菜店,不用走遠路了。”
像這樣的“農社對接”便民菜站,朝陽已經建成44處。這些便民菜站每天營業時間從早上7點一直持續到晚上近8點,上班族下班晚了,也不用擔心買不到菜。
朝陽區商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區的“農社對接”便民菜站(點)大體有三種模式,即固定房屋全天售賣式、在社區空地固定時間地點集中售賣式,還有一車一棚流動售賣式,這些靈活的設置方式,既避免了擾民,又解決了街道、社區房屋資源不足的問題。街道、社區提供的場地一律不收費。
按計劃,朝陽區明年將再增加50個菜站(點),主要分布在買菜不方便的老舊小區,基本達到每個城市社區服務圈都有一個“農社對接”點位,讓全區居民都能得到“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的實惠。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