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幾大國內乳業巨頭將集體漲價,漲價幅度為每箱1到2元。相關乳企表示,奶源、包裝材料、用工成本一直在漲,乳制品漲價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乳業專家王丁棉認為,近期奶源價格漲幅并不大,有些原料還在降價,進口奶粉價格也一直在下跌。他表示,幾大乳企集體漲價更多的是緣于自身壓力乳企負面新聞不斷,為消除影響,乳企的公關、廣告投入很大。
價格市場決定,市場中的企業有定價權。但為什么公眾對這次乳企漲價反應這么強烈呢?
如果產品成本漲價了,企業消化不了,該漲就得漲,消費者也理解。確實買不起了,可以不消費或進行替代消費。問題是近期奶源價格漲幅并不大,有些原料還在降價,這次乳企漲價顯得沒有道理。至于說為了消除乳企的負面影響花費了大量銀子,這是企業自己造成的麻煩,理應要自己承擔的成本代價,豈能以漲價的形式轉嫁給消費者?
平心而論,國人對國產乳業夠支持的了,然而,一些大牌乳企太不珍惜國人的“愛國心”,“毒牛奶”等丑聞一再被曝光,太傷害消費者感情了。公眾對這次乳企漲價反應這么強烈,還因為節前集體漲價,這是否涉及串通漲價?我們不宜望風捕影,隨便評價,一旦事實不符,對企業也是傷害。我們相信事實,目前,公眾拭目以待,期待有關監察權威部門早日給個說法。(遼寧于文軍)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