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增長趨勢,有許多觀點。有人很樂觀,認為美歐危機已經過去,不會有“雙底式衰退”,中國能夠繼續保持9%以上的增長率;有人則認為中國經濟今后將進入“中速增長期”,即增長率會從前30年平均的10%左右下降到8%左右。筆者認為,從2011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速會連續三年下行,經濟增速將降至7%甚至更低,但中國經濟會在2013年以后開始強勁反彈,并且在其后還會以9%的速度繼續高速增長15年。至少從“十二五”這5年看,中國經濟增長的運行軌跡既不是9%以上的高速曲線,也不是8%左右的中速曲線,而應該是一條“v”型曲線。
這是因為中國經濟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龐大的供給能力,并且到“十二五”中期又是新的產能釋放期,這就在供給方面具備了實現持續高速增長的基礎。經濟增長的問題出在需求方面,新全球化的中斷使外需大幅萎縮,而內需又被國內不合理的經濟結構抑制。對于中國經濟結構矛盾性質的認識,目前可以說已經基本上形成統一認識,即從體制上看是分配差距拉大所導致居民消費率不斷下降,從發展上看是城市化嚴重滯后于工業化導致城市人口嚴重不足,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又過于巨大。因此“十二五”規劃中已經提出了要從外需轉向內需,內需要從投資需求轉向消費需求,并且提出縮小居民收入差距和加快城市化的要求。
問題在于,經濟結構調整需要突破許多重大體制障礙,并重新調整利益分配關系,這些事情到目前為止仍缺乏整體方案和具體實施方案。當然在一些方面已經起步,比如今年調高個稅起征點,但這僅僅相當于將居民消費比重提升0.3個百分,同新千年以來居民消費率下降12.6個百分點來說,是杯水車薪。
之所以到2013年中國經濟才可能到達低谷,是因為那時將是國內產能過剩矛盾最嚴重的時刻,也是國際經濟危機最深重的時刻,形勢將逼迫中國必須進行重大的結構調整。筆者預言,下一次中國再度走出低谷,一定不是依靠繼續擴張已經顯著過剩的現存供給結構,而是從分配關系和城市化這兩個角度入手,釋放出中國的內需,從而使中國經濟再度回到高速增長軌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