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2月30日報道:(記者馮志軍朱世強)近年來,針對石羊河流域水資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問題,甘肅武威舉全市之力開展造林綠化和防沙治沙,并利用沙區光熱資源優勢,發展釀造葡萄、紅棗、優質梨、枸杞等特色林果業,在大幅壓縮農業用水的前提下幫助農民增收。
石羊河發源于祁連山區,全流域涉及以甘肅武威市為主的8個縣區,流域內年均蒸發量是降水量的十余倍。近年流域下游民勤縣水資源短缺矛盾表現得尤為嚴重,其境內所有濕地湖澤干涸,北部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勢不可擋地向前推移,當地出現嚴重生態危機。
對此,國家2007年底批復實施《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規劃總投資47.49億元。為保衛民勤綠洲,石羊河流域百余萬民眾為此做出了巨大犧牲。令他們倍感欣慰的是,經初步治理,目前,民勤地區地下水開采量較2003年的5.17億方減少逾8成,基本實現中下游地下水采補平衡,地下水位減緩或停止下降,生態惡化趨勢得到遏制。同時,當地農民人均收入并未因農業用水的“受限”而減少,反而是穩步增長。
民勤在沙漠中起“死”回生
作為中國最干旱和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武威市民勤縣近年圍繞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堅持構建綠洲防護體系,目前森林覆蓋率已由2006年的10.86%提高至去年的11.52%。“近三年大風天氣和沙塵暴次數明顯少于往年。”民勤縣委書記費生云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形象地說,前幾年每次沙塵暴過后,當地農民需用手推農用車將院里的積沙往外拉三四車,但現在只要三四簸箕就能清理干凈。
近幾年,當地鼓勵和扶持群眾在承包的沙地上發展梭梭嫁接肉蓯蓉等沙產業,并通過減地不減收來調動農民參與生態治理的積極性,以此實現農民增收。
民勤縣林業局局長路林平說,隨著各項政策措施逐步落實,試驗區內群眾人均政策性收入和基本生活收入由試驗前的3800元提高至目前的4100元,而用水總量則節約了2/3,生態用水比例提高92.2%。地下水的配置比例由70%降為7%,農業水資源產出效益增加50%以上。
古浪探索開發新型沙產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