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公布了修訂后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內容涉及對各種大宗原料采購及質量的監控、生產工藝及過程標準體系的建立建設、飼料成品的科學儲運和使用等各方面,旨在加強對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管理,提高飼料、飼料添加劑的質量,從源頭確保畜產品安全。
飼料業發展面臨多重壓力
中國是一個畜牧業大國,也是畜產品消費大國。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等畜產品逐漸成為百姓餐桌上的必備品。據統計,2010年,國家用于畜牧業的直接投入已經超過150億元,畜產品在食品中所占比重也愈來愈大。作為畜產品生產的源頭,飼料工業的規范直接影響著我國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濫用獸藥、違法使用瘦肉精、蘇丹紅、“蛋白精”等事件屢屢見諸報端,這些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直接影響了畜產品消費,也說明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重點和源頭在于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行業。
據介紹,當前飼料行業發展仍面臨著較大壓力。首先是原料風險的壓力,其次是非法添加禁用藥物和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壓力,第三是添加劑使用不規范的壓力,第四是企業“小、散、亂”的壓力,第五是養殖戶自配料的壓力,第六是監管執法能力明顯不足的壓力。
農業部畜牧業司飼料處處長王曉紅告訴記者,《條例》是在對現行條例修訂的基礎上完成的,從審定、登記、生產、經營和使用等環節強化要求,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現行條例自1999年公布施行以來,對加強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管理,提高飼料、飼料添加劑的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進一步完善,社會對飼料、飼料添加劑的質量安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關鍵把好3個關口
中國飼料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從源頭上確保食品、畜產品質量安全,關鍵是把好飼料生產、流通和使用3個關口。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