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記者在對話地溝油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時,發現他們心里都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道德的底線被擊潰了。食品企業如何誠信經營,減少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成為這一年和未來誠信建設關注的焦點。
對話
我們產飼料油買家咋處理我管不了
記者在對話地溝油案件的各個環節犯罪嫌疑人時,發現他們其實心里都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卻總說自己不做別人也會這么做。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道德的底線被擊潰了。12月,公安部公布了打擊地溝油十大案件,以下是記者與部分犯罪嫌疑人的對話。
記者:地溝油是如何回收的?
黃長水(安徽宿州人,專門收購、販賣粗煉地溝油):我們都有專門的人到各個店里去回收,然后進行初步煉制,主要是用火燒。提煉出來的地溝油,我們叫泔水油,我每月能收100桶,每桶能裝三百多斤,原來一般是賣給本地的化工廠做皮革油。
這幾年,地溝油價格飆升,從每噸2000元漲到每噸5000元,化工廠的收購價格低,已經很難收到了。我收的地溝油后來賣給山東濟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他們說是要拿去做飼料油。賣給本地化工廠,每桶能賺40塊錢;賣給格林公司,每桶能賺60塊。
記者:每噸地溝油的成本和利潤究竟有多少?
柳立國:我們收購的泔水油價格大概在5000元一噸左右,經過加工后賣的價格是8100元至8300元一噸,而正常的大豆油每噸要1萬元左右。
袁一(犯罪嫌疑人,河南省鄭州市一糧油商行經營戶):我在市場里是以米糠油的名義賣(地溝油)的,每噸不到1萬塊,我每噸賺1000多塊。
記者:你們做了多少年?是怎么想到做這生意的?
柳立國(地溝油案件主要犯罪嫌疑人,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我是從2007年開始做這行的。我們原來批的主要做生物柴油、脂肪酸和油酸。但現在生物柴油市場不好。我們本身原來想要做飼料油的生產許可證,但是因為我們的廠子硬件不夠、衛生防護力不夠,批不下來,我們一直在超范圍經營。
記者:地溝油的市場需求究竟有多大?你的客戶主要是哪些類型?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