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文婷)匯豐(hsbc)昨天公布,12月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終值從11月的47.7略回升至48.7,連續兩個月保持在50以下。四季度pmi平均值創下2009年一季度以來的新低。
匯豐制造業pmi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指數高于50,反映制造業經濟擴張;低于50,反映制造業經濟收縮。
12月份,中國制造業產出繼續下降,但降幅較上月明顯放緩。廠商減產的原因普遍與新接業務減少有關。調查顯示,需求低迷,導致整體新業務連續兩月下滑。此外,在連增兩月后,新接出口業務在12月份出現下降。關于出口訂單量下降的原因,受訪企業普遍表示與海外需求疲軟有關。
由于銷量不如預期,成品庫存出現去年7月以來的首次積壓。同時,制造業從業人數出現了9月以來的首次小幅下降。此外,中國制造業的平均投入成本連續兩月出現下降,去通脹化趨勢明顯。
就業現疲軟政策應更寬松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指出,pmi指數中有這樣幾個方面的情況需要關注:一是pmi新出口訂單指數落入50以下,預示出口走弱仍將持續;二是國內需求仍然未有明顯反彈;三是通脹壓力仍然持續,企業利潤空間受壓;最后,企業經營活動放緩已經影響到新增就業的增長。屈宏斌認為,這些新的發展變化都要求政策層加大寬松的力度。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為主的貨幣政策寬松之余,需要財政政策發揮更大的穩增長和促就業作用。
“12月增長回落的態勢趨于穩定,外需疲弱的影響顯現。鑒于房地產市場展開調整,這要求推出財政和貨幣方面的寬松政策來穩增長、保就業,而通脹壓力的大幅回落為此創造了條件。預計寬松措施逐步產生效果,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屈宏斌表示。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