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通過點心債、貨幣互換、跨境結算、對外直投等途徑奠定區域貨幣地位
2011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成果顯著。主要體現在離岸人民幣債券迅速發展、人民幣互換協議超過1.3萬億、跨境貿易結算達到2.4萬億、與七個國家或地區的貨幣掛牌直接交易以及人民幣對外直投突飛猛進等方面。2012年,人民幣國際化將繼續沿著“多點開花,穩中求進”的路線圖前行,為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打下堅實基礎。
離岸人民幣計價債券發展迅速。
通常被稱為點心債的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發行的人民幣計價債券發展迅速。寶鋼集團有限公司在10月份獲準發行人民幣65億元的點心債,這也是大陸首家獲準發行此類債券的非金融類公司。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點心債發行規模達人民幣1600億元,而去年全年的發行規模約為357億元,2009年僅有160億元。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香港及中國區債務資本市場主管鄧梅君表示,盡管近期市場動蕩,但等待發行人民幣計價債券的公司卻排起了長隊,預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下應運而生的這一新興市場的光明前景。包括中資銀行、跨國公司和大陸企業在內的各路發行方對此類債券的發行需求旺盛。
與14個國家或地區簽1.3萬億人民幣互換協議。
經國務院批準,2011年12月23日,央行與巴基斯坦國家銀行在伊斯蘭堡簽署了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1400億盧比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至此,金融危機以來,央行已與韓國、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阿根廷、冰島、新加坡、新西蘭、烏茲別克斯坦、蒙古國、哈薩克斯坦、中國香港、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地區貨幣當局簽署了14個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規模達到1.3012萬億元人民幣。
業界專家指出,在世界經濟形勢復蘇艱難以及新興市場匯率和利率都有波動的情況下,開展貨幣互換能夠提高相關國家宏觀經濟的穩定性。同時,貨幣互換規模的擴大也有利于人民幣走向國際化。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金額達到2.4萬億元。
2009年7月,央行、財政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這被視為人民幣進一步推進國際化的具體措施。隨后2010年6月以及2011年8月,試點地區兩次擴容,最終擴大至全國。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