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天津市民餐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擾”——肉、蛋、菜價格一度猛漲,地溝油、豆漿門、有毒奶接連出現,食品價格和食品安全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當然,在一系列負面信息之外,我們也看到各方的努力——農超對接令菜價大幅下降,津工超市成本價銷售豬肉,國家提高農產品收儲價格……“民以食為天”,希望在2012年,公眾不需要再為食品操心。
餐桌之漲
關鍵詞:菜價
2011年,cpi持續高位運行,3至10月都在5%以上,肉、蛋、菜的價格不斷給生活帶來沖擊。家住河西區珠江道附近的姚阿姨,有個小記賬本。“其實今年1月的菜價不算貴,黃瓜每斤1.5元,豬肉每斤12元,雞蛋每斤4.5元。到了3月,菜價開始猛漲,黃瓜漲到了每斤3.5元,肉價也變成每斤12.5元。4月,cpi同比上漲5.3%,拉開了高位運行的序幕。”
7月份,cpi漲幅達6.5%,創2009年來新高,讓市民感受到來自餐桌的巨大壓力。在姚阿姨的記賬本上,記者看到6月豬肉零售價漲至每斤21元,成為近年最高峰,雞蛋也接近每斤5元。可喜的是,在政府的號召下,各方為抑制通脹出手了——7月22日起,津工超市全市范圍內的420多家門店,以14.7元/斤的成本價銷售新鮮豬肉。從8月起,cpi終于開始降溫(6.2%)。進入10月,香菜零售價從9月的每斤20元暴跌至每斤4元,豬肉價格也保持穩定。11月cpi降至4.2%,達到全年最低。
關鍵詞:快餐
肉、蛋、菜價格上漲,對餐飲行業同樣造成了影響。從10月開始,津城不少洋快餐和中式快餐悄然提高售價。“以前中午吃頓飯10元就夠了,后來慢慢變成20元,現在點個帶湯的套餐要30元了。”市民劉小姐說,一個普通肉夾饃已從4元漲到5.5元,一碗雞塊米線從8元漲到10元,一份排骨飯則從13元漲到18元。在某品牌中式快餐店,一份碳烤雞腿飯從23元漲到25元,臺式炸醬面從12元漲到15元,雪菜肉絲湯面則從8元漲到10元。
餐桌之傷
關鍵詞:地溝油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