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發改委牽頭,從價格調節基金里安排一定的資金,建立蔬菜應急儲備體系,用于耐儲蔬菜儲備,以備蔬菜應急之需,讓種菜農民得利,讓吃菜群眾滿意。”近日,河南省焦作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針對市政協提交的關于全市蔬菜產業問題的專題調研報告拿出了落實意見。
近段時間,蔬菜收購價格急劇下跌,大量蔬菜賣不出去,菜農損失嚴重。但另一方面,零售終端即市民菜籃價格卻居高不下。菜市“蹺蹺板”既傷了菜農又傷了市民。為緩解蔬菜“買貴賣難”現象,從10月份開始,焦作市政協就組織委員開始了蔬菜生產和供應情況的視察、調研活動。
目前焦作市菜農種植的大白菜、黃瓜,菜田每斤收購價為0.22元、1.1元,經過經紀人和運送環節到批發市場價為0.35元、1.3元,而到農貿市場零售價最高為0.8元、1.8元,蔬菜價格從菜地到市民菜籃里上漲60%以上。據博愛縣金城鄉蔬菜種植戶侯明反映,經過銷售環節的層層加價,一般蔬菜零售價要比批發價高80%~100%,銷售者的利潤要比生產者高2~3倍,而種菜的技術和市場風險由菜農承擔,菜價上漲則由市民買單,這種現象非常不合理。
對此,焦作市政協建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使蔬菜種植能夠順利地過渡到龍頭企業+蔬菜生產基地+合作社+農戶的規模化生產模式,更好地實現生產環節中“統一進種子、統一進肥料、統一打藥、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統一結算”,進而有效調動菜農參與規模化生產的積極性,提高菜農的市場地位;各級政府尤其是基層政府要成立專門的蔬菜生產技術服務機構,充實技術人員;各地公共財政出臺扶持政策,設立蔬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解決好蔬菜產業發展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在銷售環節,以穩定菜價為目標,實行“產地自銷”,即:生產基地或合作社與企業、學校、賓館等實施產銷對接,減少銷售中間環節,政府選好和提供好場地,開通周末市場并免除管理費、衛生費等有關費用,方便生產基地或合作社直接面對市民銷售;適當給予補貼,鼓勵菜農在市內自建批發市場,按照市區銷售網點量和品種的需要進行配送;讓菜農都能用上網絡,為菜農提供及時準確的市場信息。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