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在一個當前并不具備、現實也不容許的客觀情況下,對于一項近乎于“科學研究”的“執著”反而不是一件好事。一者,一個如此“執著”和有可能繼續長期堅持下來的對地溝油檢測方法的征集,或將影響和分散職能部門的執法精力。“人”和“行政機關”一樣,同樣有一個時間和精力成本,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與一項“未知的”可能根本沒有結果的“事物”,只會影響到正常的執法精力的投入。
衛生部公開征集地溝油檢測方法于2011年12月31日截止。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征集到近300種檢測方法,但公眾提供的檢測方法是否可行,還需要經過嚴格的專家驗證。(1月2日新京報)
從日前發布的信息來看,至少在此之前公開征集獲取的“7家技術機構研制的5種地溝油檢測方法”,是基本不靠譜的。然而,從去年10月底到去年12月底,衛生部門開展了第二輪向民間和科研機構征集的地溝油檢測方法。在公眾的積極參與之下,似乎檢測活動本身已有了重大進展目前已征集到近300種檢測方法。從對科學的態度和檢測方式的鍥而不舍的精神上,衛生部的相關做法無疑是值得稱道的,其執著的探究地溝油檢測方法的持續性熱情也是值得肯定的,但從社會效果和所擔負的職能來看,這份近乎于對“檢測方法”的癡迷,真的有必要嗎?如果此次公眾提供出來的“300種檢測方法”,如果經事實檢測再次證明“特異性不強”,是不是這種“執著”還是繼續持續下去?是不是還要繼續開展“無休止”的地溝油檢測方法的征集?
有時候,在一個當前并不具備、現實也不容許的客觀情況下,對于一項近乎于“科學研究”的“執著”反而不是一件好事。一者,一個如此“執著”和有可能繼續長期堅持下來的對地溝油檢測方法的征集,或將影響和分散職能部門的執法精力。“人”和“行政機關”一樣,同樣有一個時間和精力成本,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與一項“未知的”可能根本沒有結果的“事物”,只會影響到正常的執法精力的投入。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