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部委正醞釀全面推行‘基本蔬菜品種保險”的消息近日一經傳出,立刻引來各方關注。
近年來尤其2011年,蔬菜價格波動較大。5月,山東、河南等地的大白菜、卷心菜嚴重滯銷;10月,寧夏、甘肅、內蒙古等地又出現了大范圍的土豆滯銷現象。菜賤傷農。價格的波動給穩定物價帶來不利預期,給菜農造成了不小的損失。那么,保險能否保障菜農利益,起到穩定菜價作用呢?
據了解,所謂“基本蔬菜品種保險”,即是對居民日常所需的蘿卜、白菜、土豆、西紅柿等普通蔬菜進行投保,以彌補價格波動給農民造成損失進而影響市場的整體蔬菜價格。按照國家發改委和農業部此前的計劃,以政府和農戶合作投保的方式進行,其中政府出資80%,農戶負擔20%。在這一保險機制下,保險公司將先按照基本投入給部分蔬菜品種確定一個成本價,當市場菜價低于這一成本價時,保險公司將給菜農以相應的賠償。
其實,上海已先行試點了蔬菜保險。記者找到該市去年5月一期菜籃子簡報,簡報介紹:前年冬季,上海市嘗試對市郊青菜生產實施成本價格保險,每畝保費98元,其中市財政補貼50%,實際承保面積57686畝,出險面積53199畝,出險率92.22%,共賠款424萬元,畝均賠款近80元,有效幫助菜農化解了市場風險。雖然上海的保險品種、保費分攤等具體內容與上述基本蔬菜品種保險不盡相同,但殊途同歸,都是為了保障菜農利益、穩定蔬菜價格。
江都區小紀鎮綠園蔬菜生產合作社理事長景東波早前就聽說過上海的好辦法,心生羨慕。他說:“這樣的話,種菜的風險就沒有那么大了,農民也不用自個兒承受大起大落的風險。還能激發菜農種菜積極性。如果省里推廣這個保險,我很愿意參加。”
蔬菜大縣東臺農委主任王美璠認為,有了類似糧食保護價的保險,對菜農來說,這肯定是好事情。“有了保險,無疑給了菜農一顆定心丸,讓他們能一門心思種好菜。”
也有農民大戶持謹慎態度。溧水縣和鳳鎮華成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路曉華,下轉a6版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