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10天的等待后,來銀川打工的謝正兵等280余名農民工順利拿到了工資,總計296.6萬元。給他們發工資的,不是施工單位,而是銀川市金鳳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11年,謝正兵在銀川寶湖灣工地承攬土建項目,不料工程結束后,施工方卻無力支付農民工工資。無奈之下,謝正兵和工友找到了銀川市金鳳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
勞動保障監察大隊立即立案,展開調查。經查,受宏觀環境影響,今年開發商房屋銷售狀況不佳,存在拖欠施工單位工程款問題,導致施工方出現資金緊缺,進而影響到農民工的工資發放。施工方確實無法支付農民工工資。于是,金鳳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依法啟動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支付工作。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金鳳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已動用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支付300余萬元,350余名農民工領到了工資。而這,得益于寧夏今年來為清欠設置的多道防火墻。
“不能總是被動地在農民工工資拖欠情況出現之后才去想辦法應對,要從實際出發,主動出擊,從源頭上探尋治理之策,提出硬措施并堅決貫徹執行。”年初,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一次主席辦公會上,專題討論農民工工資清欠問題。寧夏自治區主席王正偉要求切實維護農民工尊嚴,要讓農民工“站著”拿到錢,高高興興地回家過年。
記者在寧夏自治區人社廳了解到,為切實解決農民工工資問題,寧夏將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列為自治區民生項目為民解決的30件實事之一,并以人代會決議的形式通過,從法定層面確保農民工工資發放。
去年4月18日,寧夏下發《關于在全區建立農民工工資應急周轉金制度的通知》,要求全區各市、縣(區)政府從本地財政中劃撥一部分資金設立農民工工資應急周轉金專門賬戶,賬戶金額按不同地域經濟發展情況分為3類:一類地區不低于150萬元,二類地區不低于100萬元,三類地區不低于50萬元。如用工單位出現欠薪逃匿、破產等情形,給與其有明確勞動關系的農民工造成吃、住、行困難的,使用應急周轉金支付農民工工資。使用應急周轉金支付農民工工資后,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向有償還能力的單位追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