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料,是水產飼料里利潤最高的品種之一。
據統計,2011年,中國對蝦飼料總產量預計在125~130萬噸之間,產量再創新高。對蝦飼料2006年到2009年,處于一個高速發展期,年平均增幅超過25%以上。2009年總量110萬噸,2010年122萬噸,從今年預計的 125~130萬噸來看,產業發展速度有所下降。
未來3年內,蝦料總量將處于相對穩定時期。
而在對蝦飼料中,優質的原料、科學的配方技術和精細的加工水平是決定飼料質量的關鍵因素。
但是這兩年,原料價格卻在大幅波動。如何把握原料走勢,不斷改進飼料加工工藝,加強生產管理,降低飼料加工成本,也是很多企業關心的問題。
12月27日,2011中國對蝦飼料技術研討會暨正昌模具技術交流會在湛江舉行,來自各飼料企業的老板,生產、銷售負責人,及一線工程師約150余人參加了交流會。
對蝦產業重組的思考
廣東恒興飼料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蔣洪斌表示,全球對蝦市場,完全處于全市場競爭的階段,行業的發展,將會出現一個拐點,將會以一種發展方式來體現。他告訴大家,對蝦產業是可以重組,中國并沒有掌握源頭。對蝦規模化貿易集中在東南亞,消費在美國和歐盟。而產業鏈存在的問題在于資源消耗型的低附加價值;低效率、低效益的傳統產業鏈;兩頭在外的加工利潤型產業鏈;無產品差異化的同質化;經營理念落后;無品牌美譽度;無“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對此,他提出了產業鏈重組的方向和方式。
對此,他認為對蝦產業價值鏈未來發展的關鍵是:
1、對蝦親本種源的自主產品研發,改變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以種苗推動產業發展;2、推廣對蝦“可控養殖模式”,建立“公司+基地+標準+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將整個產業鏈中最薄弱的養殖環節納入標準化控制;
3、明晰對蝦產品內涵,清晰對蝦產品定位:高端食品;主流蛋白食品;非點綴食品;
4、對蝦產品是消費產品但第一位的應是食品。
讓對蝦飼料更適合營養需求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