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月6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道,前不久,中國營養學會公布兩個新現象,中國人在近十年里的飲食結構發生巨大變化肉多了油多了,谷物少了近兩成;中國人的體質也發生重要變化慢病人群迅速增長。一些人認為蛋白質再多吃也沒關系,另一些人燒菜只用橄欖油……昨天,作為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的楊月欣教授在講壇現場提出,健康,首先要從“膳食革命”開始,要糾正各種不良膳食習慣。房靜遠、崔松兩位專家也一起細數國人十大膳食誤區。
誤區1:吃進許多“看不見的鹽”
中國人每天合適的鹽攝入量是6克,但目前,全國人民平均攝入量是12克,北方更高。很多人以為,只有白花花的鹽才是鹽,卻不知道醬油、醋、味精、面包、蛋糕里面都有鹽。楊月欣教授說,我們吃的大部分食物里都含有鈉,所以攝入食物越多,攝入的鹽也越多。100克面包里面含有400到650毫克的鹽,差不多吃兩片大面包就占了一天所需一半的鹽。楊月欣教授語重心長地說,中國有如此多的高血壓,這都是跟鹽過剩有關系的,所以控鹽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
誤區2:燒菜只盯著一種食用油
因為害怕其他油的品質不夠高,韓小姐現在燒菜都用橄欖油,家里從來不用大豆油、花生油、山茶油。橄欖油雖然貴點,但他們覺得放心。加上前不久有媒體報道說,少數花生油是大豆油和香精加上粗制棉油勾兌而成的,她就更是只敢買橄欖油了。昨天,楊月欣教授針對這一現象指出,橄欖油確實不錯,但并不是說別的油就不好。中國人每天的油攝入量建議在25到30克,這并不是說只能吃一種油,相反,應該吃各種各樣的油,如果橄欖油、山茶油、大豆油、花生油每種都吃,這就是最好,一家至少有四瓶油,這樣可以保持人體所需的脂肪酸的均勻。另外,控油量也是專家們特別指出的,楊月欣教授說:“健康要從一點一滴開始。”針對很多人抱怨不知如何選擇少油食物,楊教授特地進行了食物對比,例如冰糖豆花可以改成無糖豆花;做菜時剁椒魚看上去油汪汪,用了45克油,吃進肚子的只占1/3,炒豆渣用28克的油,因為豆渣吸油,最后幾乎全部吃進去了。
誤區3:蛋白質好,吃再多也無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