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走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二十四團水管站日光溫室大棚種植戶張世紅的大棚內,一股春意撲面而來,那一畦畦的黃瓜幼苗煥發著勃勃生機。這可不是普通的黃瓜苗,而是黃瓜與南瓜舌接后的“黃瓜苗”。
二十四團水管站周邊的439座日光溫室大棚,以一年種植三茬蔬菜為主,其中以辣椒、西紅柿等居多。四年前,已種植大棚蔬菜兩年的張世紅,再也不滿足于種植常規的辣椒、西紅柿等,而是積極開動腦筋,大膽嘗試科學新技術,開始試種嫁接的黃瓜。為他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這種新技術即:先點種黃瓜,待黃瓜長出兩個葉片展平后,再點種南瓜,待南瓜長出兩個葉片展平后,即把兩種苗從土內取出,一株黃瓜苗上切口,一株南瓜苗下切口,對接后用專用夾子加緊植入營養土內培育,一個月后即可把培育好的苗移栽定植。這樣種植出的黃瓜根系發達,生長快,抗病性強,產量高。
張世紅一座1.5畝的大棚一茬可收獲35噸黃瓜,比普通種植多10余噸,獲利近4萬元人民幣,一年種植兩茬,一座大棚可獲利8萬余元。在他的帶領下,如今已有20余戶大棚種植戶采用此種方法種植黃瓜,嘗到了科學新技術帶來的甜頭。水管站周邊的大棚戶們還積極探索葫蘆瓜等的種植,努力增加蔬菜種植品種,拓寬致富路。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