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日前印發通知,明確自今年1月1日起,免征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
住在武林路上一小區的鄭小姐,上周末在萬壽亭農貿市場購買了接下來一周要吃的蔬菜:一個花菜、一斤包心菜、一斤茄子、一斤青尖椒和一斤菠菜。價錢分別是2.8元/斤、1.9元/斤、5.0元/斤、4.0元/斤和4.0元/斤。一共花去了超過17元錢。
這一消息給她帶來的“利好”是,再過些時候,她再去買菜,可能會省下幾毛錢到一元多錢。盡管她有些不以為然。不過,根據權威部門的靜態測算,該政策實施后,蔬菜流通環節減稅規模將達到150億元左右。
價起價落根在供求關系
天寒地凍,又逢年關,近日蔬菜類價格有上漲走高之勢。
據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11月下旬開始全國蔬菜價格整體上漲,12月份以來漲速明顯加快。與2011年11月20日相比,2012年1月8 日,21種監測蔬菜平均價格漲幅已經超過30%。分品種看,超八成監測蔬菜品種價格上漲,其中四季豆、黃瓜、茄子、菜椒、尖椒價格上漲尤為明顯,漲幅均在 55%―75%之間。
記者注意到,在過去的一年里,有關農產品價格波動的消息從未間斷。對此,長期關注農業經濟的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金少勝博士解釋說,菜價之所以會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不外乎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因素。“蔬菜利潤很薄,菜農的積極性不是很高。而城市郊邊的菜地越來越少,這些都影響著市場上蔬菜的供給。”
需求表現得更直接。金少勝舉例說,紹興產的青果,之前大量出口日本的,日本一旦進口少了或者不進口了,結果全滯銷,價格自然要跌,種植戶就很受傷。
在整個產業鏈上也有問題。“蔬菜本身價值比較低,如果每個環節都加價上去的話,最終一看,比例就很高了。一塊一斤的蔬菜,加個三五毛錢,就是百分之三五十了,比例很高。反之,單價高的話,流通費用就不是這么明顯了。”金少勝說。
新政影響
惠及大型蔬菜銷售企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