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寧1月17日報道:(記者吳光于)“把攝像機交給村民”——中國西部農牧民用鏡頭記錄環境變遷
青海湖畔的南加將鏡頭對準了他家的“果周”——一只失去母親、被他收養的普氏原羚。
南加用攝像機記錄下這只世界最瀕危的有蹄類動物與5歲的兒子桑吉加一起相處、嬉戲、成長的細節,展示了他們之間兄弟般的情感。然而隨著與人類相處融洽的“果周”慢慢長大,野性開始顯露。它應該回歸自然,還是繼續留在喜愛它的南加一家人身邊?
“我們把攝像機交給普通百姓,希望給他們提供一個記錄自己生活和環境的新途徑?!北本┥剿匀槐Wo中心(微博)“鄉村之眼”項目負責人呂賓說。
作為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自2007年開始推行的一項公益影像計劃,“鄉村之眼”旨在幫助西部地區鄉村社區百姓用自己的視角,記錄他們對環境變遷的擔憂與展望。
5年來,“鄉村之眼”已先后在四川地震災區和大熊貓自然遺產地雅安、青海湖畔、玉樹甘達村、云南德欽縣的卡瓦格博雪山下等地舉辦了7期培訓班,幫助80多名來自青海、西藏、四川和云南的普通農牧民掌握獨立創作影像的方法,并提供影像的交流平臺。
寒風凜冽的1月,盡管距離玉樹藏族自治州結古鎮14公里的甘達村常常停電,但12名來自玉樹各縣的學員每天都準時聚集在村黨員活動室里,聚精會神地聽呂賓講課。
“雖然我們經常說攝像機就像是我們的另一只眼睛,但我們不能看到哪就拍到哪?!闭n堂上,呂賓盡量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學員們講授復雜的紀錄片拍攝知識。
除了理論知識的講授,最能調動人們興奮的是拍攝題材的討論。
曲麻萊縣巴干寺的僧人格雷尼瑪想拍蟲草。“現在的蟲草比金子還貴,那么多人挖,蟲草一年比一年少,草山也越來越差了?!彼f。
甘達村黨委書記葉青想拍村里的垃圾?!斑^去我們沒有垃圾的概念。吃剩的骨頭和穿破的衣服扔在草灘上,都是可降解的,那時候水可以帶走一切??涩F在越來越多的塑料和化纖制品來到了村莊,那卻是水帶不走的?!?/p>
通過“鄉村之眼”受到啟發的普通農牧民,通過自己的鏡頭,將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展現在世人面前。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