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開始,許多東南亞水果進出口開始享受中國—東盟自貿區帶來的“零關稅”待遇,這是否意味著進口水果價格能夠更加平民化呢?兩年了,云南老百姓有沒有真正享受到便宜的東南亞進口水果呢?記者近期走訪了昆明數家水果店。
一路采訪下來發現,自貿區建成兩年來昆明進口的東南亞水果并沒有明顯掉價,多數企業成本也并無明顯下降。受經營意識、產品種類以及人員限制等諸多原因影響,自貿區的各項優惠政策,對于中小商家而言還只是一個無從下口的餡餅。降稅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似乎并未達到人們的預期。或許,一切還需要時間,“羅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
在永昌小區的一家水果店里,記者詢問了泰國山竹和桂圓的價格,分別是45元1公斤和18元1公斤。接著,記者又到了另外一家水果店詢問價格,該店的山竹個頭品相略差一點,然而每公斤的售價也高達35元。如此看來,泰國水果的身價與幾元1公斤的國產水果相比,可謂“貴族化”。
記者隨機采訪了正在店里挑選水果的張女士,她告訴記者,這些洋水果雖然好吃,可是售價不便宜,偶爾買來嘗嘗鮮可以,但是平時家里買水果還是會選擇國產水果。說著,她晃了晃挑好的河口香蕉,告訴記者1公斤才8元,而且味道也好。最后她笑著說:“40多元的山竹,買不了幾個,比豬肉貴多了,真是不劃算。”
令記者沒有想到的是,水果店老板對此竟然也是叫苦不迭。老板表示,雖然泰國水果進口享受“零關稅”待遇,可是不意味著售價就能夠便宜下來。他分析說,由于昆明沒有進口水果集散地,所以昆明的進口水果不是由產地直接進貨,絕大部分都是從廣州進貨。加上油價上漲,水果的運輸成本也隨著增加;其次,水果屬于“鮮貨”,貯藏條件要求比較高,而云南的冷藏設施不足,會造成水果在運輸過程中的損壞變質等情況,水果價格也自然就上去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水果運輸的特殊性,決定了運輸貨物的重量體積得控制在一定范圍內,而走陸路運輸,運價是按照每車來算,不便宜的運價讓泰國水果商們大多選擇出口高品質的水果,剩余的低品質就內銷。高品質水果的單價也比較高,所以出口到我國的水果價格比在原產地的價格要高出許多。這樣一來,昆明的水果經銷商在廣州批發的進口水果,在經歷了運輸等一系列環節后,價格與當初的“零關稅”價格相差甚遠,也是情有可原。而如此一來,高零售價的東南亞進口水果自然是問的人多,買的人少。(謝瑩,張小圃,李婧)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