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
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完成農業現代化這一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任務,必須立足我國基本國情,順應世界農業發展普遍規律,加快推進農業技術裝備現代化,大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繼續推進農村人口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特別是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在家庭經營基礎上推進農業現代化。
毫不動搖地堅持農業家庭經營方式
從世界各國農業發展的實踐看,農業主要是實行自然人為基礎的家庭經營體制,公司制農場只占很小的比例。以美國為例,10個農場中有9個是家庭農場,而且公司制農場的85%是家族公司。家庭經營成為最普遍的農業經營形式,是由農業的產業特征決定的。農業生產的基本特點是空間分散,而且必須對自然環境的微小變化作出及時反應,這使得農業生產的監督成本較高。農戶家庭成員之間的經濟利益高度一致,不需要進行精確的勞動計量和監督。把家庭作為農業的基本經營單位,使勞動者具有很大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靈活性,不僅能夠對農業生產全過程共同負責、對農業最終產品負責,而且能夠對各種難以預料的變化作出比較靈敏的反應,這正符合農業作為生物再生產過程的特點。較之其他經營方式,家庭經營在農業中具有更好的適應性,不僅適應以手工勞動為主的傳統農業,而且適應采用先進科學技術和生產手段的現代農業。良種、化肥、農藥、灌溉技術等生產要素的應用與農戶土地經營規模的關系并不大,大農場可以用,小農場也可以用;而農業機械這類生產要素雖然在小農場上使用會受到一定限制,但農戶通過購買適宜的農業機械或購買社會化的農業機械服務,同樣能夠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這說明,小規模土地的經營者照樣可以使用各種現代生產要素。家庭承包經營蘊藏著巨大潛力,具有廣闊發展前景。在我國農業現代化過程中,不存在生產力水平提高以后改變家庭經營主體地位的問題,家庭經營現在是、將來也是我國農業最基本的經營形式。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