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報道:(記者佟曉群)國家發改委、工信部12日聯合發布《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指出,“十二五”時期,我國食品工業發展仍處于戰略機遇期,既存在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重大機遇,也面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保證食品安全等重大挑戰和壓力。“規劃”從國際、國內兩大方面分析了“十二五”時期我國食品工業面臨的形勢。
國際食品工業發展趨勢
其一,食品質量安全受到空前關注,安全保障難度加大
食品安全問題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基本公共衛生問題,已經受到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的普遍重視,對食品安全投入不斷增加,發達國家基本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和科學的管理模式,發展中國家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也正在加強。然而,全球食品安全形勢仍然不容樂觀,食品產業鏈的全球化增加了食品安全保障難度,工業發展和環境破壞導致食品的化學危害趨于嚴重。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仍然較低,每年都有大量的食源性疾病發生,不發達國家甚至每年約有220萬人死于食源性腹瀉,發達國家每年仍約有1/3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保障食品安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難題。
其二,高新技術應用加速,食品工業不斷涌現新業態
食品科學是高度綜合的應用性學科,其他科學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都會直接或間接帶動食品工業的技術創新。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發展迅速,與食品科技交叉融合,不斷轉化為食品生產新技術,如物聯網技術、生物催化、生物轉化等技術已開始應用于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到消費的各個環節中。營養與健康技術、酶工程、發酵工程等高新技術的突破催生了傳統食品工業化、新型保健與功能性食品產業、新資源食品產業等新業態的不斷涌現。
其三,全球食品格局深度調整,國際競爭日趨白熱化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