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張紅宇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從總體上看,我們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已經進入了以城帶鄉、以工哺農的發展階段,進入了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期,也進入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的重要時刻。
以下是文字實錄:
記者:請問張司長,在新形勢下繼續發揮試驗區的積極作用,加強農村改革試驗工作有什么重要意義?謝謝。
張紅宇:這個問題非常好,也非常重大。改革開放33年,加入世貿組織也是10年,農村改革試驗區像宋主任剛才介紹的在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方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說今天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相對于30多年前,相對于加入世貿組織前10年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種變化有改革試驗區的積極作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到了今天,我們面臨的形勢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從總體上看,我們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已經進入了以城帶鄉、以工哺農的發展階段,進入了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期,也進入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的重要時刻。
特別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后,我們分析和判斷形勢,2008年和2009年我們的農村和農業經濟處于非常困難的時期,2010年、2011年我們面臨的形勢是比較復雜的局面和形勢。從未來一個時期來看,我們面臨的形勢是一個不太確定的大的形勢。盡管我們去年實現了糧食“八連增”,農民收入實現了“八連快”,相對于未來一個時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們面臨的問題包括體制機制性的大的障礙還是存在的。比如我們說發展現代農業,制約我們發展的最大障礙是什么?包括金融支持方面的問題,千家萬戶的分散經營可能對金融保險的需求不是那么強烈,但是種田大戶,包括家庭農場、包括各類的專業合作社,承包轉包土地上百畝、上千畝,養殖水面幾十畝、上百畝,肯定離不開金融和保險的支持。我們推進新形勢下的農村改革試驗區,從第一個層次來講是中央的一個要求,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的一個具體體現。
十七屆三中全會有明確的要求,中央一號文件也有明確的要求,剛剛閉幕的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也有明確的要求。第二個層面是從實踐的角度來講,確確實實實踐中也反映出有一些體制機制性的深層次的矛盾,需要化解。這種深層次的矛盾無論在我們剛才講到的金融改革方面或者是城鄉一體化的改革方面,包括公共產品供給方面都有一些需要破解的難題。怎么樣解決這些難題?地方上這些年有一些豐富的實踐,有的走得很好,但是也有一些走得不盡如人意。怎么樣把我們相關的改革推向一個健康有序的平臺,包括有一些地方在做相關的改革試驗方面,試什么、試驗的目的是什么?方向是什么?絕大部分的地區方向是明確的,效果也是不錯的,但也不排除有一些地方方向上、包括路數上也有值得進一步探討和研究的地方。特別是涉及到突破相關的政策和突破相關的法律,這一類的試驗,要慎之又慎,要準確地把握和正確地引導。就這個方面來講,一是十七屆三中全會有要求,二是實踐中也有需要。基于這兩種考慮,我們推進新形勢下的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是順應這種形勢發展的要求,順應實踐的需求,從這兩個角度來說意義是非常大的。謝謝。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