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月13日報道:(記者李飛云)浙江省“兩會”正在杭州熱鬧召開,與會的旅法僑胞、浙江省政協委員郭勝華,一向是“提案大戶”,今年又一口氣遞交5項提案,其中之一是建議家鄉浙江要借鑒歐美出現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前車之鑒,防止產業空心化,大力倡導發展實體經濟。
在題為《關于浙江省匯聚產業創新力量、推進實體經濟穩健發展的戰略思考與對策建議》的提案中,郭勝華表示,浙江是中國民營企業眾多的經濟大省,在著力進行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的同時,也遇到了實體經濟生存和發展空間漸趨狹小、中小企業融資和民間資本投資雙難、不少有了錢的企業家熱衷于炒房、炒錢賺快錢等矛盾。
在法屬圭亞那經營百貨業的郭勝華對西方經濟的發展頗有了解。他說,忽視實體經濟發展而過度依賴虛擬經濟必然會出現嚴重的后果,日本和美國等都是前車之鑒。他介紹道:當年的日本,在房價和股價高漲的表象下,日元不斷升值、大量資本外溢,日本本土經濟“空心化”特征顯著,該國經濟因而陷入了數十年的蕭條陷阱;美國也一樣,過去的30年中,美國依靠“債務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經濟增長,本土實體經濟十分虛弱。經濟過度虛擬化、產業空心化直接導致了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這些經驗教訓值得我們深思。”
相反,德國也是一個“制造業大國”,其工業制造業產值占gdp的29%,成為其經濟的“脊梁”,帶動了相關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正是由于注重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的發展,德國才能夠成功抵御2008年的金融危機并成為應對當前持續惡化的歐洲債務危機的‘定海神針”郭勝華說。
期盼家鄉經濟能平穩發展的郭勝華為此建言獻策:把握中國產業安全機會、“做實做強”實體經濟;把握中國內需釋放機會、“做穩做大”實體經濟;把握一些地區經濟出現衰退的機會、抱團走向世界、搶占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品牌高地,以政府和企業兩大主體的轉型和協同來推進實體經濟穩健發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