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工信部12日聯合發布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其中油脂行業的要點是提高自給率,淘汰落后產能,加大海外種植以及限制外資進入。
規劃提出,穩定傳統大豆油生產,著力增加以國產油料為原料的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等油脂生產,大力推進以糧食加工副產物為原料的玉米油、米糠油生產,積極發展油茶籽油、核桃油、橄欖油等木本植物油生產,提升食用植物油自給水平。
預計到2015年食用植物油產量達到2440萬噸,其中國產油料產油量提高到1260萬噸,占目標產量的52%。數據顯示,中國2010年生產食用油2010萬噸。當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占全球大豆貿易量的60%左右,而中國食用油自給率低于40%的政府目標。
與此同時,中國面臨嚴重的大豆壓榨產能過剩問題,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國大豆壓榨產能預計將增至1.25億噸,較2011年底增加約1000萬噸。根據規劃,中國將嚴格控制新建項目,引導工藝技術裝備落后的大豆加工企業關停并轉。到2015年底淘汰油料加工落后產能2000萬噸左右,油料加工總產能控制在1.8億噸以內,其中大豆油脂加工能力控制在0.95億噸以內。
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要進一步提高油料規模化綜合利用水平,開發提取蛋白產品。鼓勵并支持國內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合作開發棕櫚、大豆、葵花籽等食用油資源,建立境外食用油生產加工基地,構建穩定的進口多品種油料和食用植物油源的保障體系。
此外,加強外資準入管理。2007年11月,發改委與商務部聯合頒布《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大豆、油菜籽食用油脂加工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11年12月29日,改革委、商務部發布2011年第12號令《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1年修訂)》,自2012年1月30日起施行。2007年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同時停止執行。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修訂版《目錄》中,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的食用油脂加工品種除了豆油和菜籽油外,新增了花生油、棉籽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棕櫚油等,幾乎囊括了所有品種。
(肖龍撰稿)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