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西頻道1月13日報道:題:中國糖廠甘蔗渣發電解“電荒”
新華社記者韓淼王秋鳳張祎
在位于“中國糖都”廣西崇左的湘桂糖廠車間外,剛剛收獲的甘蔗堆積如小山,在機器的轟隆聲中,它們被撕碎、榨汁,剩下的蔗渣便成為發電燃料送入鍋爐。
甘蔗渣燃燒產生的高壓蒸汽,推動4臺裝機總容量為1.5萬千瓦的汽輪發電機,所發電量能滿足糖廠生產過程的全部用電。
2011年,在電力缺口近400萬千瓦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受影響停產或部分停產的企業超過1000家,但像湘桂一樣利用蔗渣發電的制糖企業卻幾乎毫發無損。
自去年3月以來,中國遭受了2004年以來最大規模用電困難。持續走高的煤價重壓著過度依賴煤電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估計,2011年冬季到2012年春季,全國供電缺口仍將維持在3000萬到4000萬千瓦之間。
在煤電傳統能源供給日漸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許多中國企業開始轉向新能源。而對糖廠來說,將甘蔗渣作為生物質原料,則是通向能源結構轉型的捷徑。
“蔗渣如果賣作紙漿原料的話,不過300塊一噸。而如果我們不用蔗渣,采用煤發電,光買煤一年就要花掉至少6000多萬元,更不要說燒煤還要買很多環保設施才能達到國家排放標準,”湘桂糖廠生產部經理羅權芳說。
在占中國食糖總產量60%以上的廣西,每年制糖所產生的蔗渣約為1400萬噸,自治區糖業發展局副局長張魯賓說,除用于紙漿造紙之外,約有1000萬噸用于鍋爐燃燒發電。
廣西糖業協會理事長農光說,廣西制糖企業開榨期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而這段時間正處于枯水期,水電發電量有限,“蔗渣發電剛好為枯水期供電緊張提供了有效補充”。
此外,蔗渣發電的節能減排效益也非常明顯。湘桂廠區中,高聳的兩個大煙囪向外冒著白煙,但空氣中卻沒有嗆人的異味。羅權芳說,白煙主要是水蒸氣,比燒煤污染小得多。
農光說,按3.68噸蔗渣的發熱量等于1噸標準煤發熱量計算,1000萬噸的蔗渣用于發電可折合標準煤近30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85萬噸。如果未來廣西進一步發掘蔗渣發電潛力,勢必需要對現存的一些低效鍋爐進行改造,節能減排效果將更為明顯。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