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4日深夜,一養豬戶從人民中路食肆收集了潲水。2011年12月4日攝。
在白云區的一養豬窩棚養豬戶將一早用三輪車收集回來的潲水運回到窩棚。2011年12月12日攝
在白云區一養豬窩棚,這位養豬戶將一早用三輪車收集回來的潲水集中倒在一起。2011年12月12日攝
在白云區一養豬窩棚里,這位養豬戶在潲水里加入了一些撿來的蔬菜作為豬食。2011年12月12日攝
在白云區一養豬窩棚里的豬。2011年12月12日攝
“潲水豬”成本比“飼料豬”省近半養豬戶為省成本收潲水并自煮潲水喂豬
潲水“產業鏈”調查
盡管《廣州市餐廚垃圾處理管理辦法》明確,餐飲垃圾不能售賣給無證照個人,未經無害化處理禁止用作畜禽飼料,然而本報記者在上個月近一個月的調查發現,目前酒樓食肆、單位飯堂等私下把潲水交給潲水佬的現象仍相當普遍,而潲水佬收集潲水后,大多是運回到養豬場喂養豬只。
記者調查發現:養豬戶每月大約花上千元收潲水喂豬,比起只用飼料喂養,成本能節省40%~50%。在利益的驅動下,潲水不僅被用來喂豬,還用來喂雞和喂鴨。這些“潲水豬”“潲水鴨”通過交易市場流入市面。專家指出,盡管潲水經過蒸煮但質量仍無得到有效控制,容易導致豬只亞硝酸鹽中毒,若通過私宰途徑流入市面,將引發食品安全事件,此外“潲水豬”還存在破壞食物鏈的潛在危害。
《廣州市餐廚垃圾處理管理辦法》雖然已經通過,但實施時間卻一直未明朗。廣州市城管委負責人透露,目前已正在根據《廣州市餐廚垃圾處理管理辦法》制定操作細則,目前面臨的難題主要是,大量的餐飲垃圾的處理終端還沒跟上。城管人士透露,操作細則及實施方案已經成稿,但還要走征求意見等程序,為政策推行更順利,會選取部分單位酒樓先做試點。
文/記者田欣全杰
攝影/莊小龍
第一部分:潲水收運調查
收運暗訪一:晚上10點潲水車滿街跑
在人民路上,聚集了大大小小的酒樓食肆超過20家,也有多個單位企業的員工飯堂,因此,人民路也成為潲水佬收集潲水的一大陣地。晚上10點開始,路上的潲水佬就開始“活躍”起來,從人民北路開始到人民南路,沿路都有一輛輛改裝過的三輪摩托車從機動車道上飛馳而過。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