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家庭主婦,逛菜場對于她來講,太過平常。
“平時逛菜場,我對菜價不是很敏感,不過一段時間下來,也感到錢越來越不經花。一張百元鈔票,沒買什么就花光了。”昨天,站在菜攤前的朱建,問起菜價來十分仔細,“我想把最真實的情況,在兩會期間反映反映。”
一個攤位前,正在挑冬筍的姚阿姨告訴朱建:“前段時間才八九元一斤,現在都漲到十一元一斤了。要不是家里有客,我肯定不買的,太貴了。”
黃大姐是貴州人,來杭州賣菜已10年,對菜價波動了如指掌。她告訴朱建,現在菜價確實漲了不少。比如青椒上個月才4元/斤,現在都賣6.5元~7元/斤了,海南茄子也比前段時間漲了1.5元/斤,韭菜芽倒是比前段時間跌了,原先賣10元/斤,現在七八元/斤,可這個價格要是跟一兩年前比,每斤也漲了兩三元。
“菜價漲了,收入應該不錯吧。”朱建問。
“哪里,菜價越漲,我們賺得越少,因為買的人少了。”黃大姐嘆了口氣說,現在一個月她能賺3000元左右,而兩三年前,她差不多也能賺這個數,“可是現在物價漲得這么厲害,等于少賺了。”
“是啊,現在開銷大了,收入卻沒跟著漲。”隔壁攤位的袁大姐說,還是菜價便宜好。
朱建若有所思,她扭頭告訴記者,這個問題確實該引起相關部門重視。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