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兗州市興隆莊鎮78歲的郭大爺2011年9月住進兗州市中醫院,前后近一個月,醫院未催他繳過一分錢,只在出院結賬時,交了新農合結算后的1000多元錢,老人說:“先看病、后交錢,活了70多歲,如今趕上了好時候!”
兗州市衛生部門統計,自“先看病、后交錢”診療模式推行以來,全市城鄉共有超過1.3萬人像郭大爺一樣從中受益。
醫保體系支撐
2010年,兗州市中醫院與原二院合軌并行,在當時被戲稱為“弱弱聯合”。新成立的中醫院規模大了,先后購進大量先進的診療設備。然而令人尷尬的是,醫院依然門可羅雀。“先看病、后交錢。”兗州市中醫院此舉既出,老百姓伸出大拇指。
作為公益性經營機構的公立醫院哪里來的這么大的勇氣?兗州中醫院院長孔慶民說,底氣來自政府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
近年來,兗州不斷加大投入,建立了覆蓋城鄉的醫保體系,取消了70歲以上老人的醫保繳費,目前醫保和新農合入保、參合率總體在99%以上,新農合報銷比例達到70%,醫保報銷比例達到80%。在這種情況下,中醫院實行“先看病、后交錢”診療服務模式,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條件和資金保障。
“先看病、后交錢”,不僅是一種結算方式、管理理念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強化了公立醫院的公益性,緩解了醫患矛盾。患者家屬說,“原來為湊錢看病著急,現在帶上醫保證就可以先住院治病,家庭壓力減少了很多……”
衛生部醫改辦調研組到兗州中醫院調研,認為“先看病、后交錢”符合當地有關醫療機構實際,讓群眾真正享受到了醫改成果和實惠。濟寧市召開完善“先看病、后交錢”機制工作現場會,正式將這種診療模式在全市推開。
依托完善的醫保體系,用足用活惠民政策,將更多的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城鄉百姓,兗州走在了前列。
多項制度防風險
就在老百姓拍手叫好的時候,兗州市開始新的謀劃。
“先看病、后交錢”診療服務模式畢竟是新生事物,也是一項系統社會工程,操作不當不僅不能惠及民生,還會給醫院帶來損失,影響醫療事業的發展。為此,兗州市制定了多項制度來防控實施過程中潛在的風險。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