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減少徹夜排隊買票之苦,鐵道部今年推出了電話訂票、網上訂票等便捷方式。但因為許多農民工沒有網銀、不會上網,網上訂票被一些人斥為“折磨農民工”,不夠人性化。
做不會做的事,確實受折磨。但不能因此否定網絡訂票的進步意義。科學技術日益進步,“網絡化生活”漸成常態(tài),如果不能積極跟上,就會被拋下且越拋越遠。在春運運力仍嚴重不足的當下,購票方式的改進不能改變“買票難”,但著眼未來,豐富多彩的“網絡化生活”也不應把農民工排斥在外。
“網絡化生活”,農民工特別是年紀輕的農民工,有條件自己要學,沒條件社會就要多幫幫。據(jù)報道,從1月12日起到2月28日,重慶市的38家公共圖書館,為農民工網上訂票提供免費幫助。上海東方社區(qū)信息苑,這幾天也推出了為農民工網上訂票的特別服務。雖然網購成功率低,但體驗和參與網上購物后,一些農民工改變了怕網絡的看法,“學會了好,以后總會用到的”。能享受網絡帶來的更多便捷和樂趣,怎么說都不是壞事。
(來稿請寄本報理論評論部,或e-mail:llplb@sina.cn)
來源:寧波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