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兩會”召開以來,代表、委員在會場就物價、食品安全、住房保障等民生熱點積極建言獻策,認真評議政府工作報告,而在會場之外,市民關注的熱情也在持續高漲。如何在已有成績鼓舞下,推進天府新區建設,提高市民幸福指數成為新的熱點話題,市民紛紛通過熱線和郵件描繪出自己心目中的幸福藍圖。
他暢想:天府新區是民生新區
“提高幸福指數,首先要有生活保障。未來的天府新區,不僅要再造一個產業成都,經濟實力相當于目前的整個成都,同時也是數百萬人工作和生活的家園。”退休小學教師杜百生打來熱線時興奮地表示,民生問題就是老百姓最關心的、與自己關系最直接的利益問題,“天府新區在規劃設計中,如何讓其成為百姓的新區、民生的新區?這是我最關心的問題。”
記者把杜百生的問題帶到了本次兩會現場,省政協常委、市政協副主席、民盟成都市委主委李鈾表示,自己在《關于天府新區“產城一體單元”建設的幾點建議》中提出,未來天府新區內產業新城的功能配套和住房開發,要針對20歲至30歲之間主體人口特有的經濟收入、購買能力、生活需要等特點,研究使農民充分分享產業與城市發展成果的體制機制,使產業新城為農民提供可持續的財產性收益,成為農民增收的平臺。
對此,杜百生非常贊同,“幸福確實需要規劃,讓更多人分享發展成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她暢想:天府新區是生態家園
從眉山來到成都求學的劉倩給本報發來一封超長郵件,她認為,要獲得幸福感首先要有“生態家園感”,因為幸福是一種遠比gdp數據更難把握的主觀感受。“成都去年獲得了‘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五周年特別榮譽大獎,天府新區要延續成都的幸福感,就要在生態上做好文章,讓市民享受到清潔的空氣與水,這才能讓城市更和諧,讓人民更幸福。”在她看來,幸福感的評價其實是有一定標準的,包括了人情味、交通狀況、醫療條件、教育質量、自然環境、房屋價格、物價水平等等,而良好的生態既是本底,又是最終要達到的目標。
記者在兩會上了解到,在天府新區首批開工的項目中,重大生態項目非常引人注目,在這些項目中有總投資超過20億元,在資陽集中開工的三岔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等4個生態項目,在成都開工的還有萬安鎮南干渠市政公園工程等4個生態項目。而在整個天府新區中,規劃的生態綠隔地區和城市公共綠地總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占天府新區總面積65%以上。如此大面積的生態留白將讓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清新。知道這個消息后,劉倩高興地表示,希望天府新區把握好生態本底,這樣幸福就不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而是可見、可感、可觸的。本報記者陳果
來源:成都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