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1月13日報道:(記者王政周竟)“明年不出來打工了,以后不用這么辛苦地趕火車嘍。”在杭州城站火車站,來自四川宜賓的孫雅琴扛著在杭州8年積累下來的行李興奮地踏上回家之路。和她一起的10多個老鄉也有此想法。
“去年回家就發現家鄉變化很大,企業多了,工資也高了,家人勸我不要出來。可我總覺得沿海地區這邊的大城市賺錢多些,一年下來,挺后悔當初沒聽他們的話。”孫雅琴說。
今年30歲的孫雅琴在杭州一家服裝廠做衣服,每個月的工資3000元,辛苦一年只攢下一萬塊錢。“這邊花銷太大了,同樣的一件衣服,我們那至少要便宜20%。”孫雅琴說,重慶那邊工資也有2000多,“房租、吃住算下來還是在家打工劃算”。
周雪輝是湖南龍山人,7年前,她來到浙江嘉興務工,由最初的車間工人一步步做到現在的文員,工作輕松、體面,每月有2700元收入。但即使這樣,周雪輝還是和丈夫商量在丈夫老家四川的一個小縣城買了房。“等房子裝修好就過去,這邊生活成本太高”。周雪輝表示,現在回去,“那邊正缺人,掙的錢不比這邊少,還能待在家門口!”
讓孫雅琴、周雪輝等許多人離開的另一個原因是,近兩年長三角地區經濟形勢不穩定,受宏觀緊縮影響,沿海地區民營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利息高、競爭壓力大等多重困難,中小企業普遍的經營困難讓他們覺得沒有安全感。“以前,我們那里人一提到上海、杭州就覺得那是天堂,可現在不覺得了。”孫雅琴說。
來自四川成都的石曉燕是溫州金蜻魚公司的樣品工,剛剛經歷過溫州企業債務危機、老板“跑路潮”的她表示,“溫州企業現在形勢不好,以前,來溫州就能掙到錢,有發展前途,現在不一樣了”。
確實,許多事情正在發生變化。“孫雅琴們”的想法正在導致中國春運民工遷徙之變。有觀察認為,長三角地區農民工遷徙路線由短變長,即來自安徽、江西和原來的“勞工大省”四川、河南等地的農民工人數在減少,云南、貴州、甘肅等偏遠地區的農民工人數在增加。來自鐵路部門的信息顯示,最能顯示客流強度的新增臨時客車路線悄然變化,今年發出的52對臨時客車中,發往重慶的僅2對,鄭州只有3對,處于逐年下降趨勢中。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