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青島1月15日報道:(記者張旭東)千里巖是黃海中部的一座無居民孤島,島上全是巖石,除雜草外,僅有耐寒、耐旱且根系發(fā)達的“耐冬花”生長。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千里巖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就設在這里,它是我國基本發(fā)報臺站之一,需要每年365天、每天24小時,定時測量海水溫度、鹽度、海浪以及當地氣溫、濕度、氣壓、風速和風力等。
9名觀測員每年有5個月至6個月輪流在島上值班,他們克服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按時、準確地發(fā)出海洋環(huán)境信息,就如“耐冬花”一樣傲雪綻放。
13日上午,記者隨“中國海監(jiān)22”船,耗時約4個小時,從青島駛往50余海里之外的千里巖,現場感受到海洋環(huán)境觀測員的工作和生活。此次出海是為千里巖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觀測員換班并補給生活和辦公物品。
當船靠近碼頭時,張世江、姜文凱和張開嶺3名海洋環(huán)境觀測員已經從山頂沖到碼頭,準備給補給船掛纜,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千里巖沒有淡水,巖石上更不能生長植物,海洋環(huán)境觀測員的所有生活和工作用品都需通過船只補給。但是碼頭狹小,有時候船靠兩個小時靠不上,只能原路返回。
“冬天還好,夏天時間長蔬菜就爛了,遇到大風大浪,六七十天船來不了,我們就沒有吃的了。放點咸鹽到水里就喝,我們叫玻璃湯,最后甚至連鹽都沒了,只好弄些野菜、海菜充饑。”站長張世江告訴記者。
由于監(jiān)測站站部設在山頂,距離70余米,所有生活補給都需要一件件搬上去。記者搬了兩箱面食上去感覺已經背上出汗,有時就兩三個人,每次幾千斤補給和辦公用品要搬三四個小時。
到了山頂,記者看到站部是一個二層小樓,屋外有兩條狗。“小樓是2007年才搬進來的,我們原來住平房,太潮濕地上都長青苔,被子能捏出水來。”副站長張炳仁告訴記者,“最難熬的季節(jié)是夏季,不僅溫度高、潮濕,千里巖三寶更是盛行。三寶就是蚊子、蒼蠅和小咬,島上蒼蠅都咬人。花露水和殺蟲劑根本不起作用,沒辦法就只能讓它們咬。現在好像我們都有抗體了,原來還起水泡,現在就一個紅點。”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