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看食品的“簡歷”標簽
據我所做的調查,八成消費者是不看標簽的。有些人表示,看了也看不懂,然后就干脆放棄了。這里我們就學習一下,怎么看懂食品標簽,要看的是哪些項目。
看食品類別
標簽上要標明食品的類別,類別名稱必須是國家許可的規范名稱,以免企業“忽悠人”。
例如,一盒飲料的名字叫做“咖啡乳”,但它究竟是一種飲料,還是一種牛奶制品?如果看見標簽上的“食品類別”項目注明“調味牛奶”,這就說明,這是在牛奶當中加了點咖啡和糖,而不是水里面加了糖、增稠劑、咖啡和少量牛奶。這樣的產品和牛奶的營養價值比較接近。
反過來,如果是在水里加了點牛奶和咖啡,那么在食品類別上就屬于“乳飲料”,不能叫做“調味牛奶”。
看配料表
食品的營養品質,本質上取決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無論它的廣告說得多么天花亂墜,一看配料表,往往就會真相畢露。
配料表有三大看點:
第一大看點看原料排序。
按法規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應當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排在最后一位。
例如,某種產品的配料表上寫著“米粉,蔗糖,麥芽糊精,燕麥,核桃等”,說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其中的燕麥和核桃都很少。
第二大看點,看是否有你不想要的原料。
如糖、鹽、氫化植物油等不健康配料,還有可能產生過敏或不良反應的配料。
有些產品會標明“本品可能含有微量的花生成分”,意思是說,雖然配料表中沒有花生,但是加工的時候,含有花生配料的產品和這個產品共用一套生產線,那么有可能少量花生原料會混入這個產品當中。凡是對花生過敏的人,就要小心了。
第三大看點,看其中的食品添加劑。
目前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的標注也越來越嚴格了,從2010年6月開始,企業必須明明白白地標注出所有的食品添加劑。法規還規定,不能簡單用“色素”、“甜味劑”等模糊的名稱,必須注明食品添加劑的具體名稱。看食品添加劑并不難,看到帶顏色的詞匯,比如“檸檬黃”、“胭脂紅”等,一般是色素;看到帶味道的詞匯,比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甜菊糖”等,肯定是甜味劑;看到帶“膠”的詞匯通常是增稠劑、凝膠劑和穩定劑,等等。看多了就習慣了。
看營養素含量
來源:今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