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不時有人家辦紅白喜事。現在一個電話,就能約來專營紅白喜事的公司業務員,你提出要求,他報價,你砍價,成交后,到那天什么都是現成的,別說碗盤不須自備,就是桌椅板凳、炊具雜項,一切都由公司提供,事情完了撤退,連垃圾都給你清走。可是,多年以前,這個河灣邊的村子,窮苦人家多,逢到紅事白事,開席光是碗盤不夠,就夠讓人頭大。雖說是鄉里鄉親窮幫窮,幾家人湊一湊,也能將就著有碗盤使用,到底難以體面。于是,據如今村里幾位過九十的老壽星說,就有那鯰魚借碗盤的故事。
那河灣邊,有棵大榆樹。那時候,哪家要辦事了,請秀才寫張紙條,說明需要多少碗盤,拿到那榆樹下,用鵝卵石壓著。第二天天一亮,去那河邊,紙條不見了,卻有數目相當的碗盤擺放在那里。那些碗盤雖說是素白的,卻是細瓷,看上去又體面又清爽。事主使用完了,在天黑以前,把那些碗盤全數放回去,到第二天一看,碗盤全回收了。借碗盤收碗盤的是誰啊?
據說借到碗盤的那家人,在開席以后,總會發現,來吃席的人里,有一個陌生的面孔,你招呼,跟你微笑,有問不答,只是默默地吃東西,于是主人就懂,來的,正是借給碗盤的主兒,便總是特意要往那人碗里,多搛些魚肉,往往是,在主人招呼別的客人的空當,那位食客,就忽然消失了。據多家借到碗盤的人家聊起,那來的陌生人,每回并非同一個人,有時是白須老叟,有時是頭上裹塊毛巾的老太婆,有時卻又是胖大漢子,或穿著樸素的婦人……
那么,究竟是哪位在存善心做善事呢?村里的公序良俗之一,是對善人絕對不能偷窺,對善事絕對不能譏諷,因此,沒有人在放借條或還碗盤時,特意去那河灣蹲守,以探究竟,就是自家頗富裕,辦紅白喜事用不著借碗盤的人家,也從不把這樁事情拿來當作奚落借碗盤的窮戶的談資。河水靜靜流淌,日子被打磨成鵝卵石,就這樣,很多很多年里,村里許多人家,都得益過那細瓷素白碗盤的出借,有的人家不小心將碗盤掉到地上,卻從未有摔碎的例子,神瓷啊!但沒有任何一家,故意藏留或掉包那些碗盤的,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來源:今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