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會上,“地溝油”成為人大代表熱議話題。代表們紛紛譴責制售地溝油和餐館濫用行為。多名人大代表建議,應由政府組建獨立部門治理地溝油。同時,市容委官員建議強制餐館開業前必須安裝廢油回收裝置。
地溝油為何屢禁不止,是否有良方根治?
昨天,北京市人大代表、市政府參事、市市政市容委高級工程師、垃圾問題專家王維平表示,廢油在處理過程中,會有能源消耗或者環境污染等問題;不產生垃圾,“餐廚垃圾減量化應當是首選對策”。
【現狀】
正規軍競爭不過非法者
一些小的餐館,都愿意賣給非法淘油的,主要是淘油戶給的錢多。比如有的收油的,一年可能給餐館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
王維平10多年前做客央視訪談節目時,曾提出治理地溝油的問題。但10多年后的今天,地溝油似乎依然是頑疾。
專業廢油回收企業北京中天實源科技公司總經理謝鴻翔介紹,非法“淘油戶”都是在夜間活動,跟執法人員玩貓捉老鼠。違法成本低、賺錢快,不管打擊多么嚴厲,他們都會鋌而走險。“過去用面的淘油,現在怕被執法人員抓住沒收,改成摩的了。遇見執法檢查棄車而逃,回頭再買輛摩的接著淘。”據了解,一輛摩的在黑市上只賣200到300元,一把大糞勺子,一根鐵鉤子,幾個皮桶,非法淘油戶的全部成本不過500元。
謝鴻翔說,目前很多有資質的專業回收企業都“吃不飽”,收不上來油。餐飲企業尤其是一些小的餐館,都愿意賣給非法淘油的,主要是淘油戶給的錢多。比如有的收油的,一年可能給餐館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
正規企業用地溝油生產柴油等工業油,一噸只能賣到五六千元。非法淘油戶,把地溝油加工成食用油,每噸能賣到8000元到10000元。
剩飯菜僅1/4按規定處理
北京市每天產生4000噸餐廚垃圾。其中3000噸一部分混合到生活垃圾中被送進填埋廠和焚燒廠,還有一部分就被淘油者淘走了。
嚴格意義上講,所謂地溝油,是指目前北京各類性質不同的6萬個登記在冊的餐館配備的十幾萬個地溝油井,這些被稱為“陰溝”的油井用來儲存餐館的剩飯菜和廢油。
來源:京華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