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西藏記者羅布次仁):一直以來,西藏民生改善的力度都很大,特別是農牧民,隨著幾年前開始的新農村建設,成千上萬的農牧民告別貧苦的游牧生活開始定居下來。2012年,西藏還將繼續投入170多億元人民幣,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改善農牧區的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
在日前的西藏自治區“兩會”期間,記者見到了來自西藏那曲地區申扎縣申扎鄉的人大代表次旺。這位硬朗而健談的老人,頭上盤著紅繩裝點的辮子,黝黑的臉龐上有著紅暈對稱的高原紅,使人頓感一股草原牧民的風氣。
談起申扎鄉榮那多三村,20多年擔任村主任的次旺老人有著道不完的變遷故事。他說,以前村民住帳篷、點油燈、出行靠騎馬,延續著傳統的游牧生活。由于觀念的落后,牲畜頭數的數量成了牧民家炫富的象征,惜殺惜賣思想嚴重,日子過得很苦。
次旺說:“那時家里也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由于住帳篷,過年時候準備點好吃的,風一刮全是土灰。孩子也不能接受很好的教育。”
隨著西藏新農村建設的實施,申扎鄉榮那多發生著明顯的變化。一幢幢獨具牧民格調的藏式房屋星羅棋布地矗立在草原深處,摩托車、汽車、電冰箱、電視機、洗衣機等現代交通工具和家用電器也開始融入牧民生活。次旺老人說,這一切得益于安居工程的實施:“牧民蓋房國家最低給2萬多塊錢的補助,自己只出幾千塊錢就可以,經濟條件差的國家補的更高。現在在安居工程、牧民定居工程還有扶貧搬遷等各種政策下,90%以上的牧民都住上了安居房,實現了定居夢。現在我們那兒,夏天賣酸奶,冬天賣牛肉,平時也賣牛皮,日子過得很紅火。”
來源:國際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