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月19日報道:(記者史文芳)記者今日從衛生部獲悉,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基本完成,運行新機制初步建立。
一是建立公益性的管理體制。主要是落實好政府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公益性質,舉辦費用和發展費用由政府負責,運行費用通過服務收費和多渠道補償承擔。同時,改革編制管理,根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功能和實際工作量核編定崗,實行動態調整,做到定編定崗不定人,固定的編制流動的人,編制數只作為聘用人員和核定收支以及確定政府補償依據。目前,2788個縣(市、區)共核定編制數114萬多人,比改革前增加了29.9%。
二是建立競爭性用人機制。推進人事制度改革,破除身份界限,實施“按需設崗、按崗聘用、競聘上崗、合同管理”的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新機制。目前除西藏、新疆因民族地區的特殊情況外,其余省份都推進了人事制度改革,實行競聘上崗,促進了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結構優化。如安徽省改革后衛生技術人員比例由75%提高到85%,隊伍結構明顯優化。
三是建立激勵性的分配機制。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的收入與其提供的服務數量、質量、效果以及居民滿意度掛鉤,實行按崗定酬,按工作業績取酬,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目前,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已經建立,醫務人員收入中績效所占比例顯著提高,一線人員、骨干人員的收入大幅增加,積極性得到了有效調動。據抽樣調查,綜合改革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月均工資增加了600元左右。
四是建立規范性的藥品采購機制。新的招標采購辦法主要包括六個環節:招生產企業、招采合一、量價掛鉤、雙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監控。招生產企業,主要確定中標企業是責任主體,對藥品質量和配送統一負責。招采合一、量價掛鉤,主要是發揮規模優勢,有利于大幅度降低藥品價格和采購成本。雙信封制,核心是確保質量安全。集中支付,主要是政府直接向生產企業支付藥款,保障生產企業利益,也杜絕不正之風的發生。全程監控,主要是對中標企業從生產到使用進行全過程、全覆蓋檢查,確保基本藥物安全有效。
來源:中國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