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險盤離場也使國內豆類市場缺乏反彈的量能。在南美地區新的利多題材出現前,投資者須防范歐債危機所引發的系統性風險,豆類多單應以減倉規避風險為宜。
自12月中旬起,南美地區持續擴大的旱情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投資者對南美大豆產量前景的擔憂推動美豆在1100美分/蒲式耳附近成功止跌,并展開了近一個月的反彈行情。當美豆反彈至1250美分/蒲式耳附近后,市場多空分歧加劇,南美地區出現的降雨令買盤追漲動力減弱,而恰巧此時,美國農業部公布了偏空的供需報告。一時間,美豆漲勢受阻,期價連續大幅回落。除基本面偏空外,近日標普宣布下調多個歐洲國家信用評級,對包括豆類在內的整個商品市場產生沖擊。
美國大豆供需報告解讀
美國農業部本月12日公布的最新大豆供需報告顯示,美豆單產由前期的41.3蒲式耳/英畝調整為41.5蒲式耳/英畝,2011/2012年度美豆產量為8317萬噸,較上月增加28萬噸。美國農業部在目前時點上調美豆產量并不多見,雖然幅度不大,但對市場仍有利空影響。本月報告延續調減美豆需求的趨勢,繼續下調美國大豆使用量和出口量,致使美豆期末結轉庫存量上升幅度超出預期。
另外,備受市場關注的南美大豆產量也未如預期般大幅下調。本月報告將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產量分別調整為7400萬噸和5050萬噸,而私人分析機構此前的下調幅度都在200萬噸以上。南美大豆產量的調減幅度低于市場預期也為美豆上行增添阻力。因此,在美國農業部報告公布后,美豆以大幅回落的方式對報告作出回應。不過從美國農業部對美豆價格的預估情況看,1100美分/蒲式耳對市場的支撐作用依然明顯。
天氣炒作尚未結束
來源:財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