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內蒙古糧食局傳來消息,在自治區政協委員和有關專委會提案的持續關注下,隨著有關政策措施的實施,內蒙古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將得到進一步加強。內蒙古自治區的糧食流通基礎設施是1999至2002年按照當時280億斤糧食產量、130億斤商品糧規劃和建設的。針對糧食生產的快速發展,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條件已經嚴重滯后的狀況,在2009年自治區政協全會上,自治區政協委員盧純才提出《關于增加糧食倉儲能力,解決儲量倉容不足問題》的提案,建議盡快解決糧食倉容嚴重不足問題,解除企業收糧和儲糧后顧之憂,從長遠規劃加快自治區糧食倉儲能力。提案受到了自治區領導的高度重視并得到自治區財政廳的支持。根據自治區糧食局的報告,自治區政府同意從2009年起自治區財政預算內安排專項資金3000萬元,用于改善全區糧食流通基礎設施。該專項資金已經連續安排3年,也成為自治區財政單項安排用于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最大投資。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相繼建立了市級成品糧食儲備,但在兩個城市中均沒有適宜成品糧食儲存的倉儲設施,不能滿足應急突發事件的糧食市場及時供應。自治區政協委員康昱幸在2010年提出《關于在呼、包二市建設糧食成品儲備應急倉儲設施》的提案,建議加強自治區糧食成品儲備應急倉儲設施建設,由自治區和盟市匹配資金共同建設糧食成品儲備應急倉儲設施。自治區政府領導對此提案高度重視。2011年4月,自治區人民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決定,“呼市西郊國家儲備庫糧油成品庫2000萬元建設資金由自治區發改委分兩年解決,其中今年安排800萬元。呼和浩特市政府安排配套資金500萬元,共計2500萬元。”目前,該項目資金已經到位,正在進行項目前期準備工作。2011年3月,自治區政協農牧委以集體提案形式向自治區政府提交了《關于支持興安盟實施農戶科學儲糧專項建設工程,提高自治區財政配套資金比例的提案》,建議對興安盟農戶科學儲糧專項建設工程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自治區政府研究決定,今后兩年為興安盟建農戶科學儲糧設施5萬個,農戶科學儲糧專項5萬戶,總投資1.75億元。 來源:人民政協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