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2月3日消息,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近日,衛生部網站公布了《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標準》征求意見稿,探索全科醫生培養機制,全科醫生在我國的培養和使用尚處在起步階段,需求量大,但是部分基層衛生機構卻出現全科醫生人才流失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連線中央臺記者李欣。
主持人:既然我國要大力發展全科醫生的數量和規模,為什么全科醫生還會出現無法扎根的現象呢?
記者:好的,其實去年的時候國務院就公布了一項有關全科醫生的培養指導意見,現在衛生部所公布的征求意見稿也是按照這個頂層設計來組織和起草。我們都知道現在隨著醫改的新一輪推進,大家對于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的能力需要進一步增強,普通的小病在社區內部就解決掉,使這樣的方式分流掉大醫院接診的壓力,這也使得基層衛生單位的全科醫生的需求量是在迅猛增加。全科醫生不可能是科科都會精,但是必須要求科科都會通,因為它要成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可以說現在我們從政策制定上能夠看到國家對于全科醫生培養的決心和力度。但是為什么說他們現在很難扎根,恐怕還是因為待遇還有價值感,還有自身發展空間這幾方面的原因。
現在各個地方的鄉鎮衛生院還有社區醫院等基層醫療機構都普遍面臨著人才引不進還有留不住的情況,而且有出現了結構的老化和技術力量的斷層,目前國內對于全科醫生還是缺乏一個比較全面和正確的認識還有就是足夠的尊重,因為有的人會認為說像一些學歷比較低,水平不高的人這樣的醫療機構,而且跟大型的醫院相比,基層的醫療機構確實是說待遇相對來說比較低,而且近些年來還是出現了一種臨床醫學畢業生盡管他的就業形勢不是很樂觀,但是他們寧愿轉行也不愿意到基層就業的情況。現在基層就業醫療機構也沒有辦法給他系提供足夠的職業發展的空間,比如說他們要想晉升職稱的話很難,而且要申請大的課題也非常難,這些現實的因素都會讓這些面對生存壓力的年輕人很難扎根到基層。所以有的專家指出說現在通過醫學教育方面的努力,要想培養出合格的全科醫生畢業生并不是特別的難,難的是為他們能夠提供一個扎根在基層工作的這種環境。
來源:中國廣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