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6點多我到蔬菜批發市場買菜,可是我發現有很多平時常見的蔬菜竟然買不到,轉了好幾個攤位,才買到了辣椒和蘑菇。”1月31日在第二生活區經營一家小飯館的鄭珂說。“過完年買菜咋成了難事呢?”帶著這個疑問,1月31日上午,記者來到了位于官寺的蔬菜批發市場。在這里記者看到,平時熙熙攘攘前來買菜的人,現在很少見到。通過走訪記者了解到,當前菜市場上,大白菜、菠菜、芹菜等本地菜很常見,可是茄子、西蘭花、辣椒等外地菜比較少。蔬菜批發商鞏文東對記者說:“我是初七才開始營業的,從初七到今天,雖然銷量有所增加,但是比平時還是少了不少。這也是一個老慣例了,每年剛過完年,蔬菜銷量都不高,而且品種還很少。大過年的買菜的本來就少加上批發商和菜農也要回家過節在農村有‘正月十五前不干活’的傳統他們不干活菜的數量和品種就跟著少。”記者在菜市場發現,雖然已經是大年初九,但是還是有一些攤位沒有開門營業。大部分攤主表示,他們都是從初六之后才開始經營,還有一些攤主在老家過年沒有回來。
記者隨后采訪了信譽樓商廈工作人員,據介紹,年后超市的蔬菜供應基本穩定,但是和平時相比,數量和品種還是有差距。“像長豆角、綠蕓豆、西蘭花、青椒等菜種,都是外地菜,運輸成本高,自然導致價格就高。而且從外地運到萊蕪,量本來就少,再加上擔心因為價格高賣不動,造成浪費,所以在進貨的時候,這些菜種進的也比較少。現在的蔬菜供應量比平時要少了三分之一左右。”這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量小品種少,蔬菜價格自然居高不下。在官寺蔬菜批發市場記者了解到,黃瓜每斤4元、蕓豆5元、辣椒7元、大頭菜1.5元、小瓜3元……據攤主介紹,雖然和春節期間的價格相比有所下降,但比平時還是高了不少。飯館老板鄭珂也是感受頗深,“平時一天買菜,7、80元錢就夠了,這兩天都得100多元才行。”
談起年后蔬菜供應量小價格高的問題,有業內專家分析,主要是因為春節期間菜農以及批發商回家過年導致供小于求,同時有些蔬菜運輸成本比較高,也對菜價有影響。此外,目前多數農產品實行市場化經營,定價權掌握在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的銷售商手中,在春節市場供不應求時,菜商聯手抬高價格也不足為奇。預計到元宵節之后,隨著各方面人員到位,蔬菜供應量將逐漸穩定,價格也會有所回落。(尚敬鵬)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