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晚,有網友在微博上爆料稱,在思念牌的湯圓內,吃出了創可貼,同時附上了照片。一名北京的網友也發微博和照片稱,在思念牌水餃內吃出了泡沫。(2月6日齊魯網)
元宵佳節,時值喜慶。面對如此新聞,食欲不再。人以食為天,食品是我們生活必須的產品,是我們接觸最多的東西。人是鐵,飯是鋼。就是典型闡述食物對人體運作的重要性。而“病從口入”則道出食物安全的重要性。如此,為何我們的食物安全一直存在問題?甚至還需要“創可貼”縫補?節日熱銷產品為何總是“受傷”?推薦閱讀消費者超市買到假雞蛋 蛋黃韌性超乒乓球(高清組圖) 1月cpi或暫?;芈渌寄钆茰珗A被曝吃出創可貼 中電聯:今年電力缺口4000萬千瓦債務大限將至 希臘面臨艱難時刻 組圖:有錢也進不去的世界禁地[股神爭霸] 漲停王浮出水面水皮:我對facebook上市的看法
食品安全是中國面臨的普遍話題。從餐桌“地溝油”始,至“三聚氰胺牛奶”,到“有毒豆芽”,再到“健美豬”、“鎘”米…等。日常必須的食品,都在不同層次和角度出現安全問題。食品保障的重要關乎民生大計,看似微乎其微,其實關系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當這些沒法保障時,接而叢生的是一系列生命安全“遺毒”。
食品是食物類商品,從生產、加工在到銷售,是食物的基礎制作環節,也是食品安全的主要源頭。從食品安全體系來講,管理機構的瀆職是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食品法律法規也應當具體保障食品消費的后顧之憂。食品執法監督機構在安全問題上應提出更好的服務。甚至牽扯到最初食品類的認證體系,最大程度保證食品的各項安全指數。
中國的食品類企業出現任何問題,處理都存在著不透明。這是執法監督體系和食品認證體系的不嚴謹,是食品安全問題百出的根源。我們所知道的食品安全事故中,更多的是從新聞報道事件,事件的最后處理總是不得而知。這是執法機制的問題。相比德國,以及歐美的一些國家,他們在出現此類問題,最起碼在透明處理上做到了。
來源:華龍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