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是元宵節,當人們還沉浸在節日的歡樂氣氛中時,宜陽縣趙保鄉油路口村的楊海營已帶領著十幾個工人忙碌起來。他的洛陽安源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第一條花生深加工流水作業線正在安裝調試,近日即可投產。
今年48歲的楊海營,早些年外出闖蕩創業,在去年下半年,楊海營把在安陽市創下的產業轉手后,回到家鄉,他要利用“科技”二次創業帶領鄉親致富。
宜陽縣的趙保鄉、董王莊鄉、上觀鄉、白楊鎮每年種植花生約8萬畝,年產花生果1.6萬噸左右,一畝花生的收益僅有1000元左右。
去年,楊海營在同學牽線下,多次到河南工大糧油食品學院找專家、教授請教技術,經過反復研究,他終于研究出一套花生深加工的技術。經過他研究的一套工藝流程,花生深產值可提高三倍。于是,他把自己多年創業賺的幾百萬元錢全部投入到農業科技運用中。學習技術,購買機器,租用土地,建造廠房,招聘工人,風風火火干了起來。
為了更好地讓人們了解并享用花生綠色食品,楊海營注冊了“安源”商標,準備采取“公司+農戶”的方法,引導農民實行產業化種植,提高農民收入,同時,把產品打進各大超市,實現利潤最大化。
在趙保鄉油路口村洛陽安源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加工基地,記者見到了楊海營,他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把農業科技擺上更加重要位置,令人振奮,我要運用科技使農產品升值,使農民增收。縣、鄉兩級政府都很支持我創業,今年下半年,第二條、第三條生產線將先后建成,到時候能消化當地花生原果的1/3,還可提供100余個就業崗位。”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