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13日報道:(記者楊文彥)“早上喝一杯三聚氰氨牛奶,吃兩個染色饅頭,夾一根瘦肉精火腿腸,切一個蘇丹紅咸蛋,中午買避孕藥喂的魚……一天就這樣過去了!”廣東省兩會上,這個流傳的段子被廣東省委副書記朱明國引用,“這有一點夸張,但某種程度告訴我們,當前食品領域制假售假行為的猖獗。”食品安全問題,成為地方兩會上的熱詞。
就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貴州省政協委員楊承志指出,監管部門對違法事件監管不到位,不僅不利于食品行業的健康長遠發展,更危害公眾身體健康,將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如何解決現存的食品安全問題?四川省政協委員呼吁要大力增加違法成本并細化完善配套法規。現行法律對惡意違法行為的威懾力相當不夠,違法成本太低,他們可以有恃無恐。如在甲地吊銷了違法者的執照,他又在乙地繼續從事違法經營,政府監督不到位,到處都有空可鉆,使食品安全法的威懾力大打折扣。
上海市委員蔡威
“應該嚴懲重罰,罰到違法企業傾家蕩產。”針對如何真正樹立法律威嚴,上海市委員蔡威建議,“違反法律的企業一次就要罰到其關門。一旦出現違法記錄,就不能允許其二次進入這一行業,必須設立違法禁業條款。”朱同玉委員特意考察了美國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他告訴記者,美國對于食品行業設置了“黑名單”,出現一次違法記錄就“拉黑”。
對從源頭“切斷”問題食品流向餐桌的可能性,陜西省政協委員田靜建議,應加強從種苗到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安全監控,層層把關,確保“責任到位”。
北京市政協委員李蓉建議,建立以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分析、跟蹤、溯源、預警、信息發布等為主要構成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預警系統。應該同時引導小農戶進行安全技術改造,轉變傳統的食物生產方式。
此外,建立誠信體系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建立誠信體系關鍵要有例子,像治理酒駕,著名音樂人高曉松入獄就是個好例子。廣東省政協委員王竹立舉例,商鞅變法時,老百姓不相信他。商鞅立了一個柱子,說誰把它扛走就獎10兩黃金,最后有個少年把柱子搬走,真的拿到了獎金。這故事一傳開,老百姓就信了。食品安全領域的誠信也是如此。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