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灌溉系統
試管育苗
李家洋,植物分子遺傳學家。1956年7月出生于安徽肥西。1982年初獲安徽農學院學士學位,1984年獲中科院遺傳研究所碩士學位,1991年獲美國布蘭代斯大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美國康乃爾大學湯普遜植物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回中科院遺傳研究所工作,歷任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所長助理、所長,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所長。200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1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現任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兼任中國遺傳學會理事長等。
編者按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強調農業科技問題,把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作為促進農產品穩定增產和發展現代農業的根本出路,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在我國農業科技發展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義。作為農業科研的國家隊,中國農業科學院廣大科研人員如何認識科技進步在新階段農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如何致力于攻克農業發展的科學難關和技術瓶頸,承擔起發展我國農業科學技術的歷史重任,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為提升我國農業和農業科技的國際競爭力作出應有的貢獻?2月6日,圍繞以上話題,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中科院院士李家洋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重要又緊迫
記者:2011年我國糧食產量連續“八連增”,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已達到5億噸以上,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已提升到新的水平。但中央一號文件依然提出:全黨要始終保持清醒認識,絕不能因為連續多年增產增收而思想麻痹,絕不能因為農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減弱,絕不能因為農村發展持續向好而工作松懈。對于農業科技工作者來說,該如何理解這一說法?如何正確把握農業科技發展形勢,認識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來源:光明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